华体会体育平台不仅支持实时下注,还有24小时客服在线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,下载app免费开户即可开始紧张又刺激的博彩之旅

华体会体育简介 联系华体会体育 网站地图

欢迎来电咨询

13988888888

新闻资讯

全国服务热线

13988888888

技术过硬,据实报价

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 > 新闻动态

华体会体育【“红军桥”上看巨变·铜仁篇】德江枫香溪:三座红军桥架起老区小康路

2023-08-10 11:19 已有 人浏览 小编

 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,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,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、同呼吸、共命运的历史。

  当年红军在贵州期间,沿途打土豪、开仓放粮、救济贫苦群众,赢得了“干人”(意为贫穷的人)的信任。老百姓献门板、毛竹、搭浮桥、架木桥,帮助红军两渡乌江、四渡赤水,为红军带路、送情报、抬担架,积极参加红军……

  虽然硝烟已经散去87年,但当年留下的军民鱼水情、红色革命故事还在代代流传,并不断激励着后人前行奋进。为充分挖掘用好贵州的红色资源,进一步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,多彩贵州网·众望新闻特推出“‘红军桥’上看巨变”系列报道。

  1934年6月19日,贺龙、关向应等率领红三战贵州省德江县枫香溪,召开了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,史称“枫香溪会议”。

  根据会议决定,红三军建立了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,恢复了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,深入基层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,避免了王明“左”倾机会主义对红三军造成的恶劣影响,是红三军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,为红二、红六军团木黄会师奠定了基础,让黔东地区迎来了革命曙光。

  喟叹时光如水,沉淀红色记忆。在红色古镇枫香溪,一条河上横跨三座人行古桥,最下游的石板拱桥,当地人称“干溪沟大桥”。

  桥面杂草丛生,一颗颗小树从拱桥的缝隙处茁壮成长,拂开厚厚的绿叶,是一段尘封87的红色岁月。

  “以前,这座桥是枫香溪古镇通往长征村的必经之路。当年,红三军第九师就驻扎在长征村,每天都要从桥上过路。现在,就只有附近几户村民做农活从桥上过,大家都是从上面新修的公路大桥通行。”枫香溪镇原文化站负责人吕文兴说。

  如今,拱桥的使命已经被旁边新建的公路大桥取代,桥上汽车呼啸而过,桥下河水静静。

  吕文兴告诉记者,当年在枫香溪,红军就是通过这一河三座桥,带领群众在两岸闹革命,建立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。

  走进枫铺村,一片绿野映入眼帘,一条小河把广阔的田野分成两片,河上有一座三拱石桥,当地人称“三洞桥”。

  石桥连接两岸的稻田,一位带着斗笠的村民正赶着羊群从桥上走过,田里的秧苗在夏日凉风中左右摇曳。

  当年,红三军第七师就从三洞桥进入枫铺村,在河边大沙坝召开群众大会,宣传红军的政治纲领,发布了《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布告》《革命委员会政治纲领及组织法草案》《农民协会的纲领及章程草案》等文件,让老百姓对红军有更深刻的认识,从而拉进了红军与百姓的距离。

  “三洞桥,在红军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”吕文兴说,今天,三洞桥还在,依然是村民过河的主要通道,不远处修建的水泥板桥虽然可以通汽车,但在村民的心中,三洞桥仍然是引以为豪的历史证物和文化标签。

  “过河去对面,除了开车,大家都是走三洞桥。”70岁的王顺超告诉记者,听老一辈说,三洞桥有300多年的历史。

  村民王志光说,小时候在村里大家经常围着老年人,央求讲述红军在枫香溪的故事,故事说完就开始玩红军打土匪的游戏。

  “那时,大家都挣着当‘红军’,用木棍削成的步枪,把不情愿当‘土匪’的伙伴,押到三洞桥上示众。”王志光回忆说。

  三洞桥,是枫铺村上一代人跟随红军闹革命的见证,也是王志光这一代人忆苦思甜的记忆。

  87载岁月匆匆而过,三拱桥在风吹雨打中始终巍然屹立,日夜担负着村民安全过河的重要使命。

  沧海桑田,物是人非。在枫香溪古镇下边同一条河上,一座廊桥在广阔的田野里显得庄严肃穆,桥下的河水哗哗流淌。

  吕文兴介绍,廊桥是前几年新建的,当年的木质廊桥被洪水冲垮了,以前贺老总在枫香溪时就经常在桥上钓鱼,新建廊桥就是为了纪念红军在枫香溪闹革命而建。

  华体会体育

  红军的身影远去了,但他们的精神,一直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延续,每当有游客询问当年红军的事迹,很多村民都能侃侃而谈。

  枫香溪会议会址文物管理所所长冉喜告诉记者,很多外地来的游客找不到当年红军工作战斗的遗址,村民都会热情地当好向导,带他们去参观。

  说到红三军的故事,冉喜感叹:“一边是军队的围追堵截,一边是环境恶劣和物资匮乏,红三军之所以能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坚持行军战斗,直至取得最后胜利,靠的就是这种不怕牺牲、艰苦奋斗、奋勇前行的精神。”

  “当年红三军艰苦奋斗的精神,今天依然激励着枫香溪的干部群众,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而奋勇前行。”冉喜说。

  近年来,枫香溪镇始终坚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生态理念,勠力同心,加速发展,从曾经的烤烟“金色经济”、煤炭“黑色经济”,向现在的核桃、花椒、茶叶等“绿色经济”转型。

  产业转型并非一帆风顺。2013年枫香溪在全镇20个村(社区)发展核桃产业,但因缺乏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,出现核桃挂果率低、掉果等问题,农户没有得到收益。

  核桃问题,没有影响枫香溪人民推动转型的信心,镇党委政府四助请果树专家研究查找原因,实行技术改良。通过几年努力,改良获得成功,去年就产鲜果20万公斤,实现产值200余万元。

  截至目前,枫香溪镇发展肉牛存栏7000余头,发展生态核桃4.3万亩、生态花椒9000亩、生态茶叶112000亩、精品水果1400亩、生态蔬菜3000亩。

  航拍下面,枫香溪处处绿色青山。沿山而行,公路两旁,座座青山正在变“金山”。

  目前,枫香溪镇围绕枫香溪会议会址纪念馆、纪念碑、博物馆、红七师军部、红九师军部、红三军医院等红色资源,提出了独具“枫香溪特色”的红色文化链,已开发出红军面、红军饼、红军餐、红军衫、红军袋、红军服、红军歌、红军课等,让游客体验当年红军的艰苦生活和激情岁月。

  “我们以枫香溪会议纪念馆为中心,为前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党员干部,规划了‘走一段红军路、吃一餐红军饭、睡一次红军铺、讲一段红军故事、唱一首红军歌曲、上一堂红色党课’等体验内容。”枫香溪镇党委书记蔡华说。

  枫香溪的贫困,随着全面小康的实现而远去,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老区大地徐徐展开。进入新时代,枫香溪人民继续高举红军精神火炬,照耀奋勇前行、加快发展的道路。

  蔡华告诉记者,近五年来,枫香溪镇实现了村村、组组、户户通硬化路,实现农村自来水全覆盖,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7912元增加到到2020年底11712元,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,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。

与华体会体育【“红军桥”上看巨变·铜仁篇】德江枫香溪:三座红军桥架起老区小康路相关的其他内容